天津GDP为什么降这么多?天津经济发展一落千丈。
天津GDP为什么降这么多?天津经济发展一落千丈。天津作为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,曾经是一座仅次于上海的国际化大都市。素有北有天津、南有上海之称,这里有“东方华尔街”之称的解放北路,更有“十里洋场”之称的和平路滨江道商业街。天津在曲艺上,更是闻名全国,从天津走出来的郭德纲,更是撑起了相声的半壁江山。
曾经风光无限的天津,为何今天却掉队了呢?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天津的前世今生。天津作为一座因漕运而起的港口城市,在唐朝中叶后期便成为了南方粮绸北运的水路码头,现在金刚桥三岔河口这个区域,更是史称“三会海口”是天津最早发祥地。明朝建都北京以后,明成祖朱棣于1404年在直沽寨筑城设卫,直沽曾是天子渡河之地,并赐名天津。
此后正式就有了“天津卫”这个称呼,到后来随着漕运的日益兴盛以及商贾汇集,天津也慢慢发展起来,尤其是到了清朝,随着运河经济的空前繁荣,不仅南方的粮食,清运河又往北京,南北方各种商品也经由运河贸易往来。这些商品包括土特产,丝绸和建材等。
清朝晚期天津逐渐成为了北方最大的商品集散地,对外贸易迅速发展,海河运输逐渐逐渐成为主流运输渠道。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,由于清朝败北,英法美德等九个国家先后在天津设立租界,天津也因此成为了北洋重镇。很多新的事物,比如新式海军、警察制度、电话铁路等,都是由天津引入全国各地的。
租界的建设,对天津的城市建设起到了促进和示范的作用,当然从本质上来说,在西方列强的眼里,这只不过是个殖民地,在客观上讲,随着租界的建设,天津城市风貌也随之有了改变。租界文化主要通过教会影响着天津人的文化生活,比如教会通过创办学校、医院、报刊等,也正是因为多元融合,使得近代天津逐步迈向大都会。
直到民国时期,天津几乎成为了很多人的避风港,比如退位皇帝溥仪,他就在天津度过了最为惬意的7年,还有下野的总统,暂时躲避风头的军阀、土匪等等。天津近代工业的发展始于洋务运动,在天津创办的机器制造厂,后来在袁世凯推行新政期间,也随之出现了以周学熙等一批实业家为代表的“官督商办”性质的大型企业。
近代工业的发展和天津租界的建设,促使了天津在近代的快速发展,并成为了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和工商业中心,以及中国第二大工业和金融贸易城市。作为20世纪最杰出的民营企业代表,永利碱厂在1925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上生产的纯碱还获得了金奖和证书,证书中称其为发展中华民国主要化学工业的象征。民国期间,天津的海运发达,货运吞吐量和GDP仅次于上海,位居全国第二。和平路滨江道商业街就被称为十里洋场,解放北路因拥有40多家国内外的银行,200多家的保险机构,几百家钱庄被称为东方华尔街。
由于天津近代工业的繁荣,天津市在三岔河口还修建了天津近代工业博物馆。到了建国初天津的经济仍然还很强悍,那个时候的天津是仅次于上海的国际性大都市,绝对是数一数二的港口城市。天津的发展势头依然迅猛,上世纪80年代GDP排名一直稳居前三。但到了90年代由于珠三角的迅速崛起,天津GDP被广州和深圳超越。但是此时的天津依然能够排进前五强,2003年到2012年每年平均15%的GDP增幅,依然让很多城市难以忘记向北。
随后5年的时间GDP增幅放缓,直到2017年GDP增长仅有3.6%,到了2018年,天津更是滑到了第六名。而到了2020年天津更是被挤出了前十,位列第十一名,曾经风光无限的天津为什么会掉队了?当然原因是多方面,首先天津在地理位置上紧邻北京,在历史上确实给天津带来了发展机遇,可是随着北京现代化城市的迅速发展,虹吸效应不断增强,使得天津大量人才不断涌入北京。在北京迅速崛起时,天津没能做出任何的措施,靠着国营企业丰厚的红利继续度日,这样一来天津慢慢丧失了机会,再加上天津没有和北京形成差异化的发展,人们往往将目光放在了北京,便产生了“既生京、何生津的悲哀。其次是产业结构未能及时转型,天津的产业结构以重工和化工为主,偏粗放、低附加值、产能过剩、国企居多、大多数都限于困境,船大调头难,后续产业没接上,在互联网金融产业蓬勃发展的阶段,天津又错失了机遇。比如在2005年前后,中国互联网行业迅速发展,全国范围内的互联以硬件向网络互联转型,深圳、杭州这些现在发展领先的城市大都抓住了这个机遇。
当然作为中国工业重镇,天津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依然明显,只要天津能够尽快培育出新动能,从主要依靠投资和重工化工业发展的制造城市,转型升级为依靠知识和技术驱动的创新型城市,相信天津的腾飞也不是没有可能,你觉得呢?我是天津人,我为天津加油。